天目将 “两眼露光芒 ,声雄性气刚 。刀横三尺雪 ,甲耀九秋霜。人称天目将 ,彭玘最高强。” 梁山大聚义时 ,排第四十三位 ,上应地英星,担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善使三尖两刃刀。
“天目”即天眼 ,在神话传说中,天眼开通后能看见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
我们这期访谈的对象“天目将”小L,虽说没有高强的武艺 ,但作为一枚安静的美男子,没事儿就爱思考人生的“技术宅”,小L往往是不动声色间便已眼观六路,纵揽全局 !
其实在开始这次的访谈之前,我们是带着不小的担忧的!
“沉稳” 、“内敛” 、“话少” 、“技术硬”......这些从别人那里了解到的关于小L的只言片语 ,让我一度为这次的专访能否顺利进行 、能否收集完整的素材暗自捏汗 。
甚至访谈开始之初,小L就略带歉意地表示他最多也就能聊个半小时 ,更加让我对大家对他的评价深信不疑。
但也许是之前的心理准备做得足够好 ,也许是小L认真严谨的态度 ,接下来的访谈出人意料地很是顺利 。不是机械的一问一答,也没有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 ,整个过程简单 、舒服 。
身为“理工直男” ,小L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也做不到声情并茂 、绘声绘色。可就在他低沉平白的讲述中 ,你可以轻易地捕捉到他每一个闪光点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诗有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凡事打破沙锅问到底 ,看到好的就吸取借鉴,即使已过十多年,学生时代形成的良好习惯到如今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L 。
“就算没有100分的实力,至少要了解100分的内容 !”这是小L一直强调的。在跟老大一起参加一次DevOps培训之后,这种忧患意识更深。
瞅准风向 ,紧跟潮流,很多流行的东西他们确实在做,可认真讲,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其中的理论,以为掌握了技术 ,把眼前事搞定了就行。
止步当下 ,不去了解更远更深的东西 ,很容易自我满足 ,自我膨胀 ,“就像人家定了一个100分的标准,你做的可能就是20分 ,却觉得做得还可以。”小L也总在避免着这种固步自封的想法 。
“光知道表面的心里总是不安心” ,对于一种新语言、新工具、新技术,小L向来不是别人告诉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或者就一根经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 ,他时刻保持着好奇和疑问。
“为什么要这么做 ?”“怎么样才能让开发更方便、更轻松 、更顺利 ?”小L从不给自己设限,接触一个新事物就一定要深入参透里面的理论、技术点 。
2010年开发AMS运维平台项目 ,这是一个全新系统 ,当时选的是Rails框架,开箱即用 ,开发起来也很快 。
“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框架封装了太多的东西 ,做完之后 ,会发现自己做的这个东西逻辑是通的,用起来也还可以 ,但用户量上来后问题就显出来了 ,性能,可扩展性都有一些缺陷 ,需要深入了解框架内部机制来解决和避免 。”
小L总结道,从成熟的系统中吸取好的经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是能学到更多东西的 。“在深入了解框架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优秀框架设计思想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大步向前的路上,小L一直践行着这条又快又好的捷径。
后来从AMS出来后做医疗信息系统 ,基于开源的ERP系统模块化开发,当时整个团队人特别少,新人占比大,所以在开发的时候 ,环境配置和代码上的问题都比较多,挑战特别大。
当时适逢docker流行 ,“我们就在想 ,把这个东西引进来的话 ,能不能解决我们的一些问题 ,然后我们评估之后,发现这个东西确实还是挺好的 。”
提到好的东西 ,小L总是不吝夸赞 。事实也证明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确实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问题 ,不管是环境配置的统一 ,模块化增删 ,还是后端数据库的维护,以及快速验证测试都变得顺畅许多。
近看眼前 ,不如远望千里
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固然能让人成长 ,但决胜市场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牢牢掌控市场动向 ,纵揽全局。
都说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尤其是在风云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没有足够的实力 ,就没有话语权,市场规则从来如此简单 。
小L深知这一点 ,也一直努力着,从项目成员到产品研发主力,再到中台系统的中坚力量 ,他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
“做不到第一,至少也要做到不比别人差太多 。”入行多年 ,对很多技术,他早已精通。一直以来 ,他都把“问题驱动”作为行事准则 ,“不落人后”作为动力驱使,“带去价值”作为最终目的。
“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一个最小的可用产品 ,然后迭代 ,把自己的产品尽快做出来 ,又能够做到至少不落后于当下的很多技术 ,让它好用,有竞争力 !”带着这样的考虑,他们也会去研究很多开源工具 。
最近他们在做的一个开源平台 ,就是想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把产品 、服务融合起来,用同一种协议系统让相互之间的业务能够串通 ,实现技术共享 。
“我觉得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了之后,他们相互间应该可以迸发出一些新的思维。”然后再不断改进、完善 ,带去更多的价值 ,让大家都信服、认可 !
这样的开源平台,也是需要借助开源社区的力量,需要整合大量的开源组件 ,同时也要进行大量的新组件开发 ,比起单纯的功能开发 ,难度系数增加不少。
带着好奇 ,我指着一张架构图随口问了一下 ,现在他都会哪些技术 。问题刚落,他就刷刷刷随口报了一堆名词。几乎是他说一个 ,我就跟着图对一个,到最后,只剩一脸惊叹,基本80%的技术他都懂,真正是不落人后。
可即使技术储备如此深厚 ,在做产品和做项目时,小L也不会掉以轻心 ,总会保持着一种全局思维 。
“做项目的话 ,我只要实现客户的需求 ,有一条路能走通就可以了 ,但是做产品做平台的话 ,你肯定是要把整个市场的一些主流的东西都要考虑进来,然后你要很多路都能走通 。”
小L很耐心地解释 ,“技术想的不是说写一些很死的脚本把产品搞好就行了 ,产品本身的很多方面,像安全、轻量级、架构啊各方面都要思考到 。你一下全写死了 ,其他项目就没法用了 ,灵活 、可扩展还是一个大方向 !”
不局限于方寸和目前的情况 ,尽力往前想 ,全局部署,细致规划,不坑,做一个靠谱的人 ,这同样也是小L对新人顾问的期盼。
“让我静静 ,我要静静!”
整个访谈接近尾声时,不知不觉已经差不多快两小时了 ,都说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回想小L滔滔不绝的讲述 ,只想仰天长叹:传言不可信呐 ,现在的“技术宅”都这么能侃的吗!
那业余生活肯定也会多姿多彩喽 ,指不定能再次颠覆大家对“技术宅”的刻板印象呢!可现实貌似总是在打脸 ,事实证明 ,我们还是太年轻 !
小L的的确确、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码农”、“宅男”。
没什么爱好 ,不打游戏,不喜欢运动,不工作的时候就带小孩儿 ,不怎么出去,就喜欢一个人静静 ,在纸上写写画画 ,把问题翻来覆去的想,想得很细很细 ,很全很全;把技术反反复复的钻 ,钻得很广很广 ,很深很深 。
单调 、枯燥 ,我不死心 ,一个人的生活怎么可以无聊成这样子 ,便追问他社交这么少 ,怎么和妻子认识的 。
“那这可长了,我们从初中就是同学了,哈哈哈......”提到家人 ,小L一改刚刚的严谨 ,整个人一下子鲜活起来,爽朗的大笑瞬间冲击耳膜,顷刻便打散了我先前的疑问 、不认同 ,一如之前聊他爱的技术一样 。一句热爱 、衷情 ,便足够解释所有 !
要不闷声不吭,要不话唠得不行,有人将之称为“闷骚”,而我只是觉得 ,每个这样“闷骚”的背后 ,或许都藏着一颗纯粹的心,不显山,不露水 ,只是安静地在那里 ,该做的一样不落 ,没做的细细规划。能专心 ,才能深入,这样的静思 ,虽然少有人及 ,却是一个人最大的自由!